6.《正念的奇迹》
一行禅师
樊登 《正念的奇迹》导读
◆ 你洗碗的过程是不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的焦虑和你的痛苦能够让你不洗这个碗吗?
◆ 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
◆ 佛陀还说了“八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不欲临、生、老、病、死。
◆ 知行合一的核心是你在做每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都没跑,而是专心在这一件事上面。
◆ 一切痛苦都从“分别心”而来
◆ 专注工作,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随机应变。这是一行禅师的原话,这就叫正念
◆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里
◆ “有觉知的呼吸”,方法就是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在入息,然后深呼一口气,知道自己在出息
◆ 一个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恰恰是处于最不自由的状态,因为他是自己情绪的奴隶
◆ 当你觉得很多事都做不到的时候,最好是把能做到的事先做了,把你能做到的事做到最好,然后各种各样的事也就能逐渐地做好了。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第二章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 当一个普通人有觉知地呼吸时,他就已经开悟了。
◆ 你的呼吸应当是轻柔的、和缓的、顺畅的,像流过沙土的小溪一般。你的呼吸应该非常宁静,静得连坐在你身边的人也听不见。
◆ 吸气时,觉知你在吸气;呼气时,觉知你在呼气。
◆ 吸气,了了分明地觉知整个呼吸,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 如果每个人每天禅修一个小时,当然很好,但那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学会在行、住、坐、卧以及工作时,甚至在洗手、洗碗、拖地、喝茶、和朋友聊天时,都练习禅修。
◆ 做任何事情,一举一动都要秉持正念。一举一动都是仪式、典礼。
第三章 正念日
◆ 过好真实的这一刻。这一刻,就是生活本身。不要做未来的俘虏,不要烦恼你未来要做的那些事,不要想着开始或摆脱什么,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 只要实行每周一次的正念日,你就会在三个月后看到生命中巨大的改变。正念日会开始渗透到一周内的其他日子。最后,你一周七天都会活在正念中。
第四章 鹅卵石
◆ 坐着也可以得到彻底的休息,还能进一步帮助你进入更深的禅修境界,解决那些扰乱并堵塞你意识的忧愁、烦恼。
◆ 在静坐中,你可以很轻易地得到彻底的休息。要诀有两点:“观照”与“放下”。注意并观照你的呼吸,放下其他一切事。放松身体的每一处肌肉。
◆ 大约十五分钟后,你就能达到沉静的状态,内心充满祥和与喜悦。保持这种安静与平和。
◆ 放松却是禅修必经的起点,一个人如果懂得放松,就能有颗宁静的心与清澈的头脑。有宁静的心与清澈的头脑,就已经在禅修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 如果你想了解自心,只有一个办法:观察、辨识与心有关的一切。你必须时时刻刻这么做,在禅修时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如此。
◆ 呼吸也是统一身心并通往智慧之路的法门。当某种觉受或念头浮现时,你不用刻意去驱赶它,只要持续专注呼吸,它自然会从心中消失。注意力不要放在躲避它、憎恨它、气恼它或惧怕它上面。
◆ 实际上,当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本身;当我们快乐时,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当产生某些念头时,我们本身就是那些念头
◆ 让心安静下来。你会感到焕然一新,对事物将会有更广阔、更清醒明白的认识,你内心的爱也会更深、更强。你对周遭的一切就能做出更有建设性的回应。
第五章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五蕴
◆ 认知的主体不能独立于认知的客体独立存在。看,是看某样东西;听,是听某个声音;愤怒,是因为某事愤怒;希望,是希望某事;思考,是对某事思考。一旦认知的对象(那个事物)不存在,也就没有认知的主体。
◆ 别人的痛苦就是我们自己的痛苦,别人的快乐就是我们自己的快乐。
◆ 我们应当学会将眼前的人看成自己,自己就是那个人。我们必须洞察所有事情的缘起与相互依存的过程,包括那些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
◆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死,就不知道怎么活,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第六章 你庭前的杏树
◆ 当你的心获得解脱,你会心怀慈悲:对自己慈悲,因为你曾受过无数的苦,因为你那时还不能将自己从邪见、憎恨、愚痴与愤怒中释放出来;对他人慈悲,因为他现在还未能看清自己被邪见、憎恨与愚痴囚禁,并因此继续被囚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痛苦。
◆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与身边的人相连。如果我们知道如何活在正念中,如何观照自己的心灵,那么我们的兄弟姐妹也会因此懂得如何活在正念中。
◆ 初学者修习直观法:辨识但不加以评论。不论怎样的感受,慈悲或苦恼,都应该去欢迎、辨识并毫无差别地对待它们,因为这些感受都是我们自己。
◆ 我们应该温柔而充满敬意地对待自己的不安、痛苦、愤怒与激情,不抵制它,和它共处、与它和解,借由禅观缘起契入它的本性。
◆ 要想成功地禅观这些主题,我们必须修持相当的定力。要获得定力,就要靠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修习,也就是要觉察、辨识所有当下发生的事
第七章 三个绝妙的答案
◆ 做每件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与你共事最重要的人是谁?无论何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 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还会与他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旁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 如果你不能为你的妻子或丈夫、孩子、父母服务,你将如何服务社会?如果你无法让自己的孩子快乐,你怎能期望自己可以让别人快乐?如果我们在和平运动或任何服务团体中的朋友不能互爱互助,我们能爱护谁、帮助谁?我们是为了服务人类,还是只为了组织的名誉而工作?
◆ 我们要如何活在当下,如何与周遭的人生活在一起,帮助他们减轻痛苦,让他们活得更快乐?该怎么做?答案是:我们必须修持正念。
第八章 三十二个正念的练习
◆ 不论你在走路、站立、躺卧或者坐着时,都对身体的姿势保持正念。 要知道你在哪里走路,知道你站在哪里,知道躺卧在哪儿,知道坐在哪儿。
◆ 假如你没有任何目的,也要清楚观照自己并没有任何目的。
◆ 睡前别再读任何书,而是练习彻底放松五到十分钟。
◆ 五蕴:身体特征(色)、感觉(受)、知觉(想)、心的功能(行)与意识(识)。
◆ 觉察你此刻的身体、感觉、知觉、心的功能与意识,看看组成你的五蕴。
◆ 清楚觉照到你就在宇宙中,而宇宙也在你 之中。假如宇宙存在,你就存在;假如你存在,宇宙也就存在。 既无生,亦无死,既无来,也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