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论思考性练习的好处 (11-27)

· 6 min read

   昨天晚上我像之前晚上一样练CAGED系统,突然感觉我好像发现了什么规律,于是我尝试了几下,果然如我所想,验证了我的的发现。然后我兴奋的给妻子说,我悟了,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吉他水平要真正意义上的上一个新台阶。

转调和弦走向难记忆!

  之前我学过关于各个调的顺接和弦,如下从C大调到B大调的自然音阶顺接三和弦:

调性和弦进程
C大调C - Dm - Em - F - G - Am - Bdim
D大调D - Em - F#m - G - A - Bm - C#dim
E大调E - F#m - G#m - A - B - C#m - D#dim
F大调F - Gm - Am - Bb - C - Dm - Edim
G大调G - Am - Bm - C - D - Em - F#dim
A大调A - Bm - C#m - D - E - F#m - G#dim
B大调B - C#m - D#m - E - F# - G#m - A#dim

学这么多调的和弦是为了转调使用。转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到适合歌曲演唱的音域的调,比如有一首歌原曲是C调,和弦走向是1645(C、Am、F、G和弦)。对于演唱者来说C调太高,于是转成G调的1645。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这些和弦其实都不难,但是难的是记住和弦走向还是有点难度,我之前就是硬记。用大量练习来记忆,比如G调的5级是D,4级C这样。因为除了C调,G调练的最多所以G调能很快找到级数。但其他的比如A调E调D调就不好记了,更别说那些有升降符号的调比如G#大调。

一个音阶指法

  最近我又在一些小视频里看到了一个很牛逼的指法,这个指法就是可以在任意位置确定指板上的大调音阶,比如根据这个指法以及大调音阶全全半全全全半的规律瞬间定位接下来的每个音所在指板上的位置。没错,就是下面这个神之指法: alt text

这个指法我之前看到过很多次,也哐哐练过,但我从未发现他竟然如此牛逼。看上图,这里我们首先忽略我所标的那几个音原来的音,我们只按级数来重新认识指板,当我们把6弦的3品当作是1(do),那么从这个音开始按照上面的指法就组成的音阶就组成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规律的G大调音阶。同理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用这个指法,比如下面的这个音阶,把5弦的6品当作1,5弦6品是D#。那么这些音就组成了D#音阶。 alt text

悟!

   上面两个关于转调和弦和指法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接下来当把这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就会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是它真正让我悟了音阶和弦之间的美妙关系,体现在让我更高效的推算记忆转调和弦级数使用。因为一旦确定了一首歌的调,再根据上面的指法定位到每个音,然后就很容易知道每个和弦。因为每个音的位置是明确的,再根据CAGED的和弦指法合理创建和弦。并且我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前三品也都是符合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之前那种硬记的成本

思考性练习

   这个事件让我有一点感悟,所谓Practice Makes Perfect并不是那么严谨,应该是Thoughtful Practice Makes Perfect。如果不带思考的练习,就不能掌握真正有效的方法。一个事物容易被记住大概率是有一定规律,我们需要去思考去发现这种规律,让练习变得真正的高效。练习的成果也不会随着时间而遗忘,即使长时间忘了,当再次想到这个方法时依然可以快速掌握。这种思考性练习可以应用到任何需要大量练习的事项中,比如健身,背单词,甚至是思维练习。

Okay,又是有收获的一天!

女性额外的家庭劳动讨论 (11-24)

· 6 min read

   早上起来,妻子突然带着凝重的口吻说:“有一件事情想说下,你有没有发现窗台上的被单是要洗的”。我开始一下愣住了。然后反应过来开玩笑的说“这是突然女性觉醒了嘛”。因为昨天我们刚看了《好东西》,一部讲女性在职场、家庭、社会这些角色中需要承担很多的一部非常好的让人深思的电影。

   然后我说,这个我确实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这些被单是被换下来的。如果你告诉我的话我是可以去洗。于是妻子说,所以这就是无形中自己承担了很多家庭劳动,你需要的是主动。

   我思考片刻,于是我们开始了更理性的分析和讨论,我说这其实是个分工问题,完全靠主动很难解决,因为我看到门口的垃圾会顺手带下去扔掉,洗完碗看到厨房的地脏了我会扫下。但其他很多我确实可能不知道。如果我们做好分工这个问题就能解决,比如所有脏的累的危险的活都让我来干,像取快递,给猫砂铲屎、换扫地机器人的水等等。你负责洗衣服(洗衣机)叠衣服,一些细节日常或出行的安排这些。其他还有需要我干的地方你告诉我一下。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妻子说:“那还是有许多需要我告诉你,我的意思是你需要主动发现一些你可以干的活”。这确实是个问题,家里的情况妻子比我更熟悉,也就是比如扫地机器人里的水什么时候换,我还是不知道,还是得妻子告诉我,这还是增加了他的一个提醒的成本。如果这个那个都要她提醒,她也可能会烦最后有些活还是她自己干了,慢慢的无形中又劳动了很多。

   于是我们又在想,其实在分工的基础上可以制定更合理的规则。比如每周周内拖两次地,我每周日清洗一次扫地机器人的水箱。这就从需要妻子推送我消息变成我去轮询执行的方式。同样也可以应用到给花浇水,收拾书桌,整理衣架,轮换着为出行做准备等等事宜上。

   经过一番分析讨论,我们达成了一致,并拥抱了起来。我跟妻子有一点是非常一致的,即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有效沟通来解决问题。虽然家里的这些事情都是些小事,但小事积累也会消耗人的情绪。可能我们想的这些解决方案在执行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出问题,但只要是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协商机制,问题依然可以继续优化解决的。

   这里我还想聊下为什么很多家庭女性并没有把干的家务活分配给自己的丈夫,这其实是一个很深的的社会性问题或者文化问题,因为在东亚几千年文化里,基本上都是君权父权思想,在家庭层面的劳动上,女性确实承担的很多。举个例子,在我们爷爷辈的许多家里,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男人可能一辈子没做过饭。所以一代代传下来就潜意识里造成一种这个活就得女生干的认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不断在社会角色中承担了更多,于是这些年很多关于女性思想启蒙觉醒的新闻电视电影开始出现,比如前阵子热映的电影《出走的决心》,这是很好的事,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也有一小部分没有思考能力人对这个理解偏差导致他们真的什么都不干,一切活都让对方干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在以家庭为单位这样的小组织里,追求幸福是最终的目的。无论是爱是包容是尊重还是其他方式,终究都是为了幸福,两个人中的每一方都需要真切的为之思考和努力。

Peace & Love

影响睡眠的诸多因素分析 (11-20)

· 12 min read

   由于最近工作时间安排的紧,每天都感身心疲惫,为了不让较差的身体状态进健身房影响训练效果甚至出现意外,所以我已经有快两周没有训练了。昨天感觉肩膀非常紧张,引起了右侧链从肩膀到头部的疼痛,于是昨天下班后8点40到9点20之间在小区跑了5公里,跑完洗个澡感觉整个身体轻松了很多。但跟之前一样,由于运动太晚我又失眠了,跑步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即使我努力使用冥想的方式让自己进入睡眠,但依然没有成功。最后在接近两点左右才入睡,导致今天整个状态萎靡。

   尽管以前看过一些睡眠的书籍和相关知识,但运用起来还是有偏差,这些看似非常日常的会被忽略的习惯却慢慢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所以今天就好好研究下睡眠:

   影响健康的四要素:睡眠、饮食、运动、压力,其中睡眠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睡眠是身体恢复的关键时间,影响免疫系统、记忆力和情绪调节。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缺乏睡眠时,饮食和运动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让压力感增加。

影响睡眠的因素

1. 生理因素

人体的生物钟由大脑的下丘脑控制,其自然周期大约为24小时,称为昼夜节律。打破这个节律(如熬夜或倒时差)会扰乱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

褪黑激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被称为“睡眠激素”,虽然本身并不会直接让人昏昏欲睡,但它可以向身体发出“夜晚到来”的信号,从而帮助我们进入睡眠状态。

褪黑激素的分泌由光线控制:当光线减少(如天黑时),褪黑激素分泌增加;当光线增强(如早晨),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它帮助人体识别昼夜变化,调整生物钟,促进在夜晚入睡,在白天保持清醒。褪黑激素通常在晚间分泌增多,会降低体温和心率,给大脑发出“准备入睡”的信号。

2. 环境因素

  • 光线和声音: 过强的光线或过多的噪音会降低睡眠质量。蓝光(来自电子设备)尤其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 温度: 过高或过低的室温会让人难以入眠。研究表明,适宜的卧室温度为18℃至22℃
  • 床上用品: 不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会增加身体的不适感,使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3. 心理因素

  • 压力和情绪: 压力大的时候,身体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这种激素会让大脑处于“战斗或逃跑”的紧张状态,难以放松入睡。

    皮质醇(Cortisol 是一种由人体肾上腺分泌的类固醇激素,被称为“压力激素”。它在人体应对压力、调节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压力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偏高时,大脑会保持警觉和紧张状态,难以放松入睡。高皮质醇可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是诱导睡眠的重要激素。

  • 过度思考: 如果临睡前思绪纷飞,比如回忆一天的事件或担忧未来,脑波会保持高活跃度,导致入睡困难。

4. 生活习惯

  • 不规律的作息:不固定的睡眠时间会扰乱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 饮食习惯: 睡前食用高糖、高脂肪或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会影响睡眠。此外,晚餐过于丰盛或离睡觉时间过近,也会让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干扰入睡。
  • 缺乏运动或运动过晚: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但如果运动安排在睡前,可能会使身体过于兴奋,不利于入睡。
    为什么晚上9点跑步会导致失眠
    
    1. 运动刺激导致兴奋
    跑步是一种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会激发身体分泌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可以提高心率、增强注意力和兴奋感,使身体难以迅速进入放松状态。
    多巴胺:跑步后多巴胺分泌增加,这是一种“快乐激素”,虽然有助于缓解压力,但可能让大脑过度活跃,影响入睡。
    即使运动结束后身体逐渐平静,这些激素的影响可能持续数小时,干扰入睡。
    
    2. 体温升高
    
    跑步会显著提高核心体温,甚至在停止运动后,体温可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入睡时,人体需要核心体温下降以启动“睡眠模式”。如果跑步后体温过高,可能需要1-2小时才能回落到适合睡眠的水平,从而推迟入睡时间。
    
    3. 生物钟干扰
    
    晚上9点进行剧烈运动可能被身体“误解”为白天的活动时间。这会扰乱昼夜节律,导致褪黑激素的分泌被延迟。
    如果习惯长期晚间运动,身体的生物钟可能逐渐适应晚睡,这会使自然入睡时间越来越晚。
    
    4. 跑步后的心理活跃度
    
    跑步不仅刺激身体,还可能让人精神振奋。许多人在跑步时会思考问题、回顾一天的事情,甚至计划未来。这种心理活跃度可能在跑步后持续一段时间,使大脑难以迅速平静下来。
    
    上面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在夜晚跑步后失眠的原因。所以尽量将跑步的时间提前

5. 技术和社交干扰

  • 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 晚间过多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会延长入睡时间,降低深度睡眠的比重。
  • 社交压力:晚上与人交流激烈或刷社交媒体时接收到的信息过多,也会让大脑无法快速平静下来。

6. 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

  • 工作压力: 职场中的高强度工作和长时间通勤往往会压缩睡眠时间。
  • 社会娱乐文化: 如夜生活丰富、长期熬夜娱乐等,都可能让人陷入长期的睡眠不足状态。
  • 经济状况: 经济压力可能导致失眠;研究表明,经济收入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7. 睡眠观念和习惯

  • 对睡眠的忽视: 有时候晚上感觉还不瞌睡也不舍得睡,总想在手机上再刷点啥,这种对睡眠的忽视如果成为一种习惯,长期下来会严重的睡眠。
  • 错误的补觉方式: 周末大量补觉以弥补工作日的睡眠不足,这种方式实际上会进一步扰乱生物钟(深有体会)。

如何改善

  1. 规律作息: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可以帮助生物钟稳定运行,避免昼夜节律紊乱。

  2. 优化睡眠环境:安静且昏暗的光线以及适宜的室温(18℃至22℃)能让身体更快进入睡眠状态。避免电子设备能减少蓝光对褪黑激素分泌的抑制,促进自然入睡

  3. 适量运动: 白天的规律运动可提高深度睡眠比例,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以免兴奋过度。

  4. 饮食控制:避免晚餐过于丰盛或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能减少对睡眠的干扰。

  5. 放松减压:冥想、深呼吸或阅读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让身体和大脑进入放松状态。

  6. 调整心态:避免过度思考或担忧,通过记录烦恼或设定解决计划缓解睡前压力。

  7. 避免补觉:周末大量补觉会扰乱生物钟,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更有助于长久改善睡眠质量。

  8. 限制午睡时间:午睡过长(超过30分钟)可能影响晚上的入睡时间和深度睡眠。

  9. 避免睡前刺激活动:减少剧烈争论、观看刺激性内容等活动能让大脑更快进入放松状态。

    按时上床培养作息时间
    避免卧室光线和声音
    让床和枕头尽量的舒适
    避免过冷或过热的室内温度
    不要过晚吃饭和运动
    用冥想或深呼吸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避免午休时间过长
    避免周末补觉扰乱生物钟

愿所有人都能拥有每一个熟睡的夜晚

关于重学英语的思考(11-13)

· 7 min read

背景

  2023年3月,我开启了一个英语账号。原因是我自己一直想提高英语,所以计划着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做一个英语的账号。于是我就以旅行英语为方向做了一个英语号。内容基本上是以出行、机场、点餐、问路等主题展开,视频素材来自网上免费素材,内容部分来自GPT,朗读来自智能语音生成。 我基本上每天发布3-5条,大概3个月涨粉到了4000,用做账号的标准,这个结果当然是失败的。

  后来由于时间原因,这个账号让妻子运营,妻子换了一种方式,用旅行英语卡片的方式运营了半年,粉丝涨到了1.7w,再后来也停滞了。

重新开启

  如果你一直很想做一件事,断断续续后还想去做,那只能说明你真的很喜欢这件事,并且它对你很重要。英语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于是两个周前,我又又又开启了我的英语学习计划,并继续开始发布视频以此督促自己。这次计划系统性的重学英语,所以使用的是我认为最经典的英语自学教材: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是我18年从美国出差回来买的,买新概念英语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美国那几天自己英语太烂想好好提升下,一晃时间已经过去了6年,但现在继续开始依然不晚。

当前问题

  但在我学习和发布视频的2周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本来的目的主要是学习,视频只是作为督促自己学习的辅助。但现在反而是为了发视频而仓促完成学习任务,导致无论是我的学习成果还是输出的视频质量都未达到我期望结果(同样的问题,一年前我却没有意识到,所以思考自己的思考很重要)。问题主要为下面两个表现:

  1. 学习效率很低(感觉除了读了一遍文章和文章相关的内容没有思考性的总结和核心知识产出)
  2. 视频的播放率一直很低(每个视频的播放持续维持在1000左右,粉丝也在掉)

我开始觉得视频播放率低无所谓,我主要是学习,视频是一种督促方式,是一个促使自己养成每天学习英语的工具。但后来思索,既然每天花费时间录视频剪视频,如果投入产出比如此之低那何尝不是一种浪费。

问题原因

分析这两个问题,无论是学习效率低还是视频的播放率低,一定是执行方法出了问题

1. 学习效率低原因:

  • 没有分配固定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刻意练习(只是为了完成每天的视频写了一段文案、更像是完成任务、本末倒置)
  • 没有针对文章的关键句型和单词进行有效的思考拓展并记录(缺乏真正的思考产出)
  • 没有及时复习上面两条内容。

2. 视频播放率低原因:

  • 纯英语输出,纯属自嗨(虽然是英语账号,但纯英语输出让老粉丝和新观众刷到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 没有真正的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别人是否真的感兴趣、别人看了是否有收获、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绪层面)
  • 没有寻找方式方法提高完播率(如更优质的画面、更吸引人的开头、加钩子等)

解决问题

知道了问题的原因,只需要对症下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调整。目前的调整是,

  1. 腾出固定学习时间以及整理核心知识点和发布内容
  2. 视频从每天发布 -> 每两天发布,优化视频内容质量、
  3. 从纯英文改为中英文混合,让讲解内容更贴近观众
  4. 输出的内容是针对文章核心单词以及语法的讲解和拓展,而不是纯读课文及针对课文的文案
  5. 表达上加入一些促使完播放率的句子

  这样改编的好处是,自己在讲解的过程是有思考备课的表达,一方面可以讲解有用的知识,一方面加深自己的记忆。当然这样一次调整不足以完全解决上面提到的2个问题,视频内容吸引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玄学问题,但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定时check。

  • 每个月check学习成果,如有问题 优化迭代
  • 每个月check视频数据,分析数据好和数据差的视频,做相应调整

结尾

希望每次思考的直击问题本质,每次反省都洗刷灵魂

飞河 2024-11-13

36岁啦(11-07)

· 3 min read

  36岁了,昨晚睡觉前妻子在我的床头放了让我惊喜的生日礼物:一本《纳瓦尔宝典》和两双袜子。说还有一个礼物在另一个房间,今天一早上班了,还不知道是啥。这些礼物我很喜欢,用最近看的综艺节目里麦麦的话就是,送到了我的心趴上。

  《纳瓦尔宝典》这本书,我读了有3遍,用妻子的话说来说:这是我的圣书。但之前都是在手机上读的电子书。我现在很多思想和行动决策都受这本书影响,所以我一直想买一本实体书,这次妻子买给我了。关于袜子,之前妻子给我买一双跟某个品牌联名的袜子,又好看又舒服又耐穿,我最喜欢穿的就是那双袜子,妻子又get到了这些细节,并制造了惊喜。我觉得这方面我真的需要好好向她学习。

  35岁,也就是去年,我跟妻子一起离开了生活10年的回到西安,差不多歇了半年,然后去了趟西藏,回来我开始重新找工作。虽然工作很不好找,薪资也很低,但好在算是在老巢稳定下来了。相比于30岁的时候现在反而要淡然很多。还记得快要到30岁的时候,似乎因为国人赋予了男人30岁应该成为怎样的人的某种意义而让我我无比焦虑。到了35岁我也焦虑但行动更切合实际。

  回想过去这些年,经历了不少,有得有失,但整体上是在线性成长的。如果说7年就是一生,那我已经踏入了第6个人生了。如果要给自己定一下接下来这7年的计划,我想依然是保持学习的态度,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每天要比昨天厉害一点点。ok,祝自己生日快乐~ 期待未来的每一天~

最重要的事(10.12)

· 5 min read

   记得还在上家公司的时候有次开季度会,一个部门领导发言时说了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他说:“任何时候,记住是任何时候!都要思考当下什么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我之前似乎在某本书上见到过或是在其他场合听到过。但当时我听到这段话时真的大为触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被一些琐碎的事情烦扰,打乱计划影响心情。但依然必须要将自己从复杂中抽离出来思考:当下什么最重要的。甚至可以不用去考虑重要性的四种维度(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其实只需要短期什么是重要的,长期什么是重要的即可。这样可以快速做出重要决策!下面是短期和长期重要的两个案例

短期重要

   已经过了中午吃饭时间,部门还在开会,但你感觉自己以及饿的不行有点低血糖了。此时你在思考是告知下赶紧去补充能量还是忍着等会议结束。这其实内心很想赶紧离会,但你担心领导不答应,担心自己的举动影响会议,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如果你觉得别人尤其是领导对你提前离会这件事情的看法比较重要,那你就忽略了自己健康的重要。而这两个哪个更重要?在客观角度去看健康是更重要的。在你分析出当下形式哪个是最重要的时候。就会清晰的做出抉择,用合理的方式说出原因提出诉求,尽快去解决当下更重要的问题。

长期重要

长期对自己重要的事情是可以大致被分类出来的:健康层面,工作层面,家庭情感层面,还有最重要的个人成长层面。

  • 健康层面:控制自己的吸烟饮酒量控制熬夜的频率,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定期运动等(这些重要:因为会让自己保持健康);
  • 工作层面:积极主动,持续学习,敢于挑战更难的工作任务(这些重要:因为会促进自己的事业发展);
  • 家庭情感:多交流多沟通(非暴力沟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这些重要:因为会促进家庭幸福);
  • 个人成长:多读书,读好书,定期思考总结,提高自己的认知力,在方方面面上实践自己的思考(这些很重要,因为他可以让你变的强大,解决人生中的面临的种种问题)

任何时候都要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log: 最近读了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有一节内容大概描写的也是上文提到的一定要层层剖析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他举了个例子:在选择什么样的人做妻子这个问题中什么事最重要的:漂亮很重要,但肯定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学历也很重要,但还需要继续思考,思考到最后他认为:在找老婆这件事上,老婆是个讲道理的人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老婆是个讲道理的人,那么就会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两个人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一切问题。现实中和谐的夫妻关系这点确实是很重要的,当然丈夫也需要是个讲道理的人。(2024-11-08)

健身日的中午(10-11)

· 3 min read

   阴天,普通的一天,中午健完身后,跟之前一样,我骑着小摩托车回公司。不知为何今天骑车在路上感觉特别的愉悦,开心,更甚之是幸福。可能是因为我今天训练的很到位,或者说初秋天气的凉爽而美丽,更或者是当下就是是我所期望的生活。

   回西安已经一年了,这一年经历了很多,尤其是内心的起伏变化。就在10.1在新入职的这家公司转正后,我也算是在西安这个我之前离开了10年的老地方稳定了下来。 人生总是很奇妙,它似乎总是在你做了某种坚决的决定后最终给你一记耳光。好比,离开北京前我卖掉了所有开发相关的书籍(几千块钱的书卖了200块),深信回来后肯定不会在从事软件开发行业,但此时的我依然在很开心的写着代码。又或是再更早之前踏上北京的大地时内心也激情高涨,相信帝都将是我的归宿,而现在我回到西安也觉得一切也都Not bad,而这一切我现在并不认为是一种失败的结果,而是一种种经历后的自洽,它们没有让我再继续消耗,反而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换句话说就是:每一步的都算数。

   所以生活总是会在各种挣扎、选择的最后回到一种让自己自洽的方式,可能这种生活本身不是最好的,但对你来说是好的那它就是好的。爬门头沟的山跟爬秦岭的山哪个能让你更开心其实更多的取决你当时的心境,跟景色本身可能没太大关系,Peace!

· 0 min read